題:
在來米是什麼米呢?在來米是什麼米呢?
setsu
2006-06-19 23:55:27 UTC
在來米是什麼米呢?
請問有什麼米可以代替在來米的呢?
請告訴我..謝謝
在來米是什麼米呢?
請問有什麼米可以代替在來米的呢?
請告訴我..謝謝
四 答案:
?
2006-06-20 00:21:11 UTC
圖片參考:http://www.coa.gov.tw/program/rice/knowledge/images/knowledge-1-a.gif

■圖片說明:日人稱台灣產的秈米為「在來米」,於是引進日本品種(當時日本栽培品種均為粳米)在台灣栽培。種類粒形直鏈澱粉含量煮飯時之加水量米飯風味加工食品在來米(秈稻)細長>25%米量之2.1倍不粘、鬆散、較硬、無光澤,部分品種有香味。米粉、菜頭粿、粄條等。蓬萊米(稉稻)短圓15~20%米量之1.35倍較粘、具彈性、較具光澤,少數品種有香味。平常食用之白米飯。糯米短圓(圓糯或稉糯)細長(長糯或秈糯) 0~5%米量之1.2倍濕粘且軟,光澤佳。圓糯有甜膩味,長糯有類似在來米之清香味,再加上較淡之甜膩味。圓糯製作年糕、麻糬、紅龜粿、鹼粽等。長糯製作肉粽、米糕、飯糰、珍珠丸子等。市面上常見作為白米飯之在來米,雖然粒形細長,但其米質理化性質近似蓬萊米,不同於製作米粉之在來米。[一般市售白米為稻米之胚乳部分,其主要成分是澱粉。粳、秈米(在來米)之澱粉,主要是由直鏈澱粉及支鏈澱粉組成。秈米(在來米)之澱粉中,直鏈澱粉比例較梗米為高,煮成的米飯較乾鬆。但長秈米(在來米)品種中之臺中秈3號與臺中秈10號較為特殊,其胚乳所含直鏈性澱粉比例與粳米相近,所以米飯口感也與梗米相近。目前市面上販售之長秈小包裝白米,多為這兩品種所碾製成的。]如果你需要的是在來米不黏的特性,建議你試用泰國米或美國米參考資料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link=answer&qid=1306061916321http://www.coa.gov.tw/program/rice/knowledge/knowledge.htm
小國國
2006-06-29 12:53:06 UTC
看過1號~轉載的發覺他比較詳細!!



2006-06-29 12:53:50 補充:

抱歉~是2號~灰熊拍謝= =
阿姨
2016-03-15 00:57:45 UTC
請問在來米煮飯也可以吃嗎?要泡嗎?水的比例呢?謝謝呦
清心
2006-06-29 13:01:02 UTC
日本人佔領台灣以後,稱台灣產的秈米為「在來米」,即「本地米」的意思;為了供應日本國內食米的需求,每年都從台灣進口大量稻米。但是日本人習慣吃較黏軟的粳米,對在來米不太適應,於是便引進日本品種(當時日本栽培品種均為粳米)在台灣栽培,直到民國15年才在台灣栽植成功。為了與日本當地生產的稻米有所區別,特別將在台灣生產的日本種米(粳米)取名為「蓬萊米」,即「來自蓬萊仙島的米」的意思。當時的「在來米」全都是「秈米」,「蓬萊米」都是「粳米」。然而,今天我們所吃的粳米,絕大多數都是由台灣自行育種的「本地米」,就意義上而言均屬「在來米」。



2006-06-29 13:01:54 補充:

所以所謂的「在來米」已經不再是「秈米」的代名詞,而「蓬萊米」也不能完全代表「粳米」了。其實「在來米」、「蓬萊米」只能算是日據時代的專有名詞,為了避免混淆,還是應該恢復「秈、粳」的稱呼較妥當。



在來米其實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米而已!



2006-06-29 13:02:49 補充:

在來米其實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米而已!



在來米:也就是秈稻



大多分佈於熱帶與亞熱帶,它的米粒是細長形的。它是漢人移民台灣時引進的,煮起飯較乾硬,能夠適應機械粗耕。

粒形:細長

煮飯時之加水量:米量之2.1倍

特色:不粘、鬆散、較硬、無光澤,部分品種有香味。

加工食品:米粉、菜頭粿、粄條等。

用來做發糕、米苔目、蘿蔔糕、碗糕等,有時也和糯米對半摻和,做成菜包及紅龜粿,而米粉及粿條是在來米的再製品。


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! Answers 上,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
Loading...